在機場路面施工建設工作中,機場跑道下的土方必須達到足夠的壓實標準,才能保證跑道的安全。因此,壓路機的施工管理非常關鍵,最為關鍵的參數就是壓實的遍數和土方每層的厚度。
董家廣在施工現場。資料圖
在傳統施工管理中,采用“以點帶面”的管理方式,即按照每1000平方米區域取一個點來檢測,如果合格了,就默認整個區域合格。董家廣表示,其實這個缺陷一目了然,某個檢測點合格了,只能代表檢測位置合格,其他區域是“被合格”了。
早在2014年,北京新機場建設指揮部飛行區工程部業務經理董家廣,就開始琢磨如何解決這個難題。他通過查找相關資料,調研相關項目,發現整個國內可借鑒的并不多,只好自己編制系統需求和目標,力求解決機場施工多年來難以解決的問題。
常見的壓路機智能壓實監測裝置,資料圖
以壓路機施工為例,董家廣通過在壓路機上安裝精確定位的GPS、壓實傳感器,通過移動網絡,將施工數據傳輸至后臺服務器,后臺服務器通過網絡,將設計參數傳至壓路機的平板電腦。這是一個相關交互的過程,操作手能清晰地知道壓路機所處的位置,每個點的壓實遍數、壓實效果等,對于壓實效果不佳的,他會采取補救措施。
只有操作手看到自己施工區域全部滿足設計要求了,才通知管理人員過來驗收,而管理人員通過電腦登錄服務器查看施工的質量,根據質量顯示,抽檢系統中顯示的相對薄弱點,若該點檢測合格,那么其他區域更加能滿足要求。
這樣一來,數字化施工管理系統,徹底解決了傳統施工管理中遇到的難題,促進了施工質量的管控。在北京新機場的引領下,成都、西安等其他機場相繼過來考察,均開始采用該系統來對施工質量進行管控。
安裝在鋼輪支架上的震動加速度傳感器,資料圖
據了解,目前,在壓路機智能監測壓實系統中,常會運用高精度的GPS模塊和接收機設備,來提供精確的壓實軌和壓實速度,為壓路機操作員提供實時導航;在關鍵的密實度監測方面,會采用振動加速度傳感器作為壓實傳感器,計算出密實度,數據上報給主機控制器,從而避免跳振現象,并為壓路機操作員提供壓實參考。另外,系統還會用到紅外溫度傳感器,來獲取作業路面的溫度,為壓路機操作員提供第一手的路面溫度信息。